突破習慣,增強應變能力
來源:麗江人才網
時間:2017-02-15
作者:麗江人才網
瀏覽量:
世界推銷大師哥特曼曾經說過:“推銷從被拒絕開始。”你不接受拒絕是不可能學會做推銷的。曾經有人做過一個有趣的調查,就是調查美國、日本、韓國、巴西四個國家,推銷人員在30分鐘的談判過程當中,客戶或潛在客戶說“不”的次數,也就是遭到拒絕的次數結果為:日本人是2次,美國人5次,韓國人7次,巴西人最多,42次。
哥特曼說:“如果我在第一次推銷不成功之后,就放棄的話,那就沒有今天的業(yè)績了。”人應該突破固有的思維習慣,嘗試新的方法,那么我們離成功也就越來越近了。
從前有兩兄弟父母過世較早,而居住的鄉(xiāng)村又沒有人可以幫他們,他們就相約到遠地去謀生,他們把田產變賣,帶著所有的財產和兩頭驢子離開了自己的家鄉(xiāng)。
他們最先到了一個盛產綢緞的地方,哥哥對弟弟說:“在家鄉(xiāng),綢緞是很值錢的東西,我們把所有的錢換成綢緞,帶回故鄉(xiāng)一定可以賺很多錢。”弟弟同意了,于是兩人買了綢緞,把綢緞捆綁在驢子背上出發(fā)了。
走了很久,途中他們在一個地方歇腳時發(fā)現他們到的是一個盛產毛皮的地方,這里也正好缺少綢緞,弟弟就對哥哥說: “毛皮在咱們縣城里是更值錢的東西,我們把綢緞賣了,換成毛皮,這樣不但我們的本錢回收了,返鄉(xiāng)后還有更高的利潤!”哥哥說: “不了,綢緞已經被安穩(wěn)地捆在驢背上,要搬上搬下多么麻煩呀!”弟弟就把自己牽著的驢背上的那些綢緞全換成毛皮,還賺了一筆錢,而哥哥依然只有一驢背的綢緞。
他們繼續(xù)趕路,來到一個盛產藥材的地方,那里的天氣寒冷異常,所以毛皮和綢緞也是他們最需要的。見此情景,弟弟就對哥哥說: “藥材是咱們故鄉(xiāng)更值錢的東西,你把綢緞賣了,我把毛皮賣了,換成藥材帶回故鄉(xiāng)一定能賺大錢的。”可是,哥哥還是拍拍驢背上的綢緞說: “不了,我的綢緞安穩(wěn)地放在驢背上,何況已經走了那么長的路,我已經累了,搬上卸下太麻煩了!”弟弟就把毛皮都換成藥材,又小賺了一筆錢,而哥哥依然有一驢苛的綢緞。
后來,他們來到一個盛產黃金的城市,那個遍地是黃金的城市除了不缺黃金之外什么都缺, 當然藥材和綢緞也都是這個城市所需要的。弟弟對哥哥說: “我發(fā)現這里的藥材和綢緞的價錢都很高,黃金卻很便宜,在家鄉(xiāng)黃金卻是十分昂貴的,如果我們把藥材和綢緞都換成黃金,這一輩子就不愁吃穿了。”
哥哥馬上搖頭道: “不!不!我的綢緞在驢背上很穩(wěn)妥,我不想換來換去的!”弟弟賣了藥材,換成黃金,結果又賺了一筆錢。哥哥依然守著—驢苛的綢緞。
最后,他們回到了家鄉(xiāng),哥哥賣了綢緞只得到蠅頭小利,而弟弟不但大賺了一筆,還把黃金賣了成了當地最大的富豪。
故事啟示我們在生活中,不是所有的事都需要堅持的,有時更需要靈活處事,隨機應變才是最恰當的處世方式。我們都知道,堅持是一種習慣,但若是不根據形勢來做出改變,堅持也就失去了意義。
任何事在它發(fā)生之前都會有預兆,只是有的預兆是隱性的,不輕易被人發(fā)現而已。這就需要我們有機敏的頭腦,在事情發(fā)生之前預測即將發(fā)生的事情,并做好一切準備才不會處于被動地位。也就是說,我們的應對絕對不應該是盲目和被動的。否則,靈活機變就沒有了任何意義。
在人際交往中,我們有時陷入不利的人際關系是很正常的事,如果在這些場合不能隨機應變,那就只能甘受其辱,甚至還有可能丟掉自己的性命。
,一個人倘若沒有應變能力該是多么的危險。所以,應變能力即使不能成為我們的專長,也不能成為我們的弱項。在生活中,有一點兒應變能力不是狡猾,而是我們應該具備的一種生存能力,或者可以說是人格魅力的一種體現。
在職場上,每個人的道路并不平坦,競爭的困惑、坎坷和挫折幾乎不可避免。一旦發(fā)生危機,事情就會影響我們的發(fā)展和進步。所以掌握應對危機的方法,提高應變水平,是一名優(yōu)秀員工必備的一項技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