遷就對方而不是改造對方
來源:溧陽人才網
時間:2016-02-16
作者:溧陽人才網
瀏覽量:
2011年年初,我回國為一家非常知名的公司做培訓,他們特地選了兩個部門參加這次培訓:第一天是財務部門,,第二天是市場部門。大家以想象得到,這兩個部門的員工“品種”多么不一樣l
第一天的氣氛輕松但并不算活躍,他們能夠參與,卻都是理性地提出問題;第二天就不同了,從頭到尾都是歡聲笑語一片。為什么?很簡單,財務部員工大多是沉穩內向的高S、高C,而市場部員工多為活潑開朗的高D、高I。培訓現場高工一多,那就成了“鴨子”效應,我不得不提高很大的音量才能讓他們聽到我講話。
財務部說,最怕跟那些不關注細節又自說白話的高I打交道;市場部說,那些吹毛求疵、缺少靈活性的高C太可怕了,和他們簡直沒法溝通,好像“雞同鴨講”。
我就是從那里學到“雞同鴨講”這個詞的。“雞”和“鴨”顯然使用不同的語言,有不同的風格,所以彼此很難溝通。后來我發現,“雞”和鴨”的溝通困難還在于,他們對同樣一件事的理解或解釋完全不同,
一位朋友與其老板在溝通上總是有問題,彼此都帶有相當大的成見,以致他們都會按照對對方的固有看法來詮釋彼此的話。比如,她主動向老板表示愿意多承擔一些管理職責。老板卻說:“如果你承擔了一些管理職責,卻沒有達到應有的績效標準,這對你自己的整體績效考核是不利的。”她覺得老板似乎是不愿意給她這樣的機會,只好不吭聲了。事后,老板卻說:“看來你還是不夠有魄力,我一說責任意味著風險你馬上就放:棄了!”
我馬上想到了“雞同鴨講”這個詞。
“雞”和“鴨”品種不同,他們的思維方式(如何看待一件事)、感共方式c對一件事的感受,行為方式對一件事的反應,都大相徑庭。孔子說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其實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兩干多年。因為,這個法則假設大家都一樣,你想要的就是別人想要的,你不想要的就是別人不想要的。事實上,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如同雞與鴨一樣明顯,而每個人的偏好又是完全不同的。
所以,我們有一個更好的法則來取代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那就是--“施人以其所欲”,不是“自己認為對別人好”,而是要知道別人真正喜歡的是什么。
從DISC來說,不同性格的人偏好的溝通方式、激勵方式有著天壤之別。在上本書探討了不同類型經理人的自我管理之后,接下來要探討的就是關系管理,這正是本書的重點。尤其在職場中,“如何與不同的上下級溝通”毫無疑問是經理人最重要的功課;而溝通的總原則就是“施人以其所欲”。當然,前提是你要知道對方的“欲”偏好的溝通方式是什么,“雞”要了解“鴨”,“鴨”要認識“雞”,遷就對方而不是改造對方,這才是溝通的基石。